“姥爺是一名鄉村醫生
我從他診室的抽屜中
翻出不少幾近腐朽的賬簿
聽姥姥說,彼時新農合尚未鋪開
縱使看診免費
開具的也都是
同類中最便宜的藥物
有些患者仍是囊中羞澀
姥爺便隱去他們的姓名
僅在賬簿上記錄藥名和劑量
一行行的文字
從此便有了療愈人間疾苦的力量”
山東菏澤的鄉村醫生戚鳳亭
從醫52年
他肩背藥箱走村串戶
為百姓醫治病痛
免除部分村民醫藥費40余萬元
村民打了欠條給他
他從不去要賬
被當地群眾稱為
“活雷鋒”“救命恩人”
“健康重要,生命更重要
我付出的再多
只要群眾平安我覺得都值得
今后我還會繼續堅持下去!”
收到的是“白條”
詮釋的是醫者仁心!
山西呂梁石樓縣村醫辛平
負責下莊河和鳳彩垣2個村
500多人的健康管理
因村子在大山深處
村民分散且老人居多
大多是進行電話方式咨詢
村醫辛平已經干了30年
其間騎壞6輛摩托
他一般接到電話就騎車去
最多一天接到46個電話
“我老婆一直說我‘嘴碎得很’
其實這都是職業病惹的禍
生怕病人忘了什么細節
所以總是嘮叨來嘮叨去”
張雪峰是一名村醫
介紹得更確切一點
他是河北省保定市
易縣南城司鄉的一名村醫
畢業后,時年19歲的張雪峰
婉拒恩師挽留,回鄉當村醫
守著大山,守護鄉親
這一守就是21年
▲常常有鄉親在路上就攔住張雪峰求診。
21年里
他騎壞7輛摩托車
行程80多萬公里
年均穿破6雙鞋
……
在足以繞地球20圈的行醫路上
用技術、人品和態度
贏得了方圓十里鄉親們的信任
▲做村醫21年,張雪峰手上被醫療器械磨出了繭子。
在太行山路上跑了21年
張雪峰遇到過很多大難關
天黑路滑,車翻進山溝
疼到失去知覺
沒耽誤他雪夜出診
他說:
“回想起我治病以來
沒因為自己的原因
把誰的病情延誤了
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從醫52年,免除醫藥費40余萬元
已經干了30年,騎壞了6輛摩托車
當村醫21年,每年穿破6雙鞋
……
這一串一串的數字背后
是把村民的健康放在心里
把村民的需求看在眼里
是老村醫們多年的堅持與守候
在中國鄉村
有近144萬名鄉村醫生
他們在大山深處
打通了農村醫療衛生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這些青年村醫
也在守護一方百姓平安
來自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酒井鄉的
“95后”村醫鐘麗萍
是巖因村唯一的年輕村醫
別看她年紀小
她可是近兩千名村民的健康守門人
▲左一:鐘麗萍 右一:張惠仙
“姨媽忙不過來,村子需要我”
鐘麗萍的姨媽張惠仙
是一名扎根鄉村幾十年的村醫
2017年
因為村寨里的衛生室醫生人手不夠
鐘麗萍決定經過培訓
成為一名像姨媽一樣的村醫
山路曲折
為了更快地到病人身邊
鐘麗萍還學會了騎摩托
成了山里的一名“機車女孩”
遇到難走的路段
她只能推著摩托前行
“有一次出診
我走了六公里多的山路”
“正是因為年輕人少
我才要堅守在這里
守護村民的健康”
鐘麗萍說
“火把醫生”余自光:為節省手電筒換電池的錢就點著火把出診
你相信有人會因為買不起手電筒
而選擇點一株火把趕路嗎?
1993年大專畢業的余自光
回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茨開鎮丹珠村
成為了一名村醫
貢山縣地處怒江大峽谷的邊緣
和鐘麗萍一樣
余自光的出診路也異常崎嶇
行醫時上吊橋、下激流
穿懸崖、走夜路已是常態
村醫收入普遍偏低
早年間,余自光的工資只有36塊錢
而當時一把電筒要3.5元
兩塊電池要1.5元
為了節省手電筒換電池的錢
深夜出診和回家的路上
他就自己做火把來照明
久而久之
村民們就稱他為“火把醫生”
火把不僅成為了余自光出診路上的光
也是病人心里的光
在“醫圣”李時珍的故鄉
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
有一名獨手看病的村醫,名叫張威
12歲的一場事故讓他失去右手
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
他感受到了醫術的神奇
由此在心中埋下了成為醫生的種子
2005年
張威從湖北省中醫學院畢業后
先是在縣醫院實習
期間,他發現許多村子沒有醫生
老百姓無處看病
所以,他決定放棄留在縣醫院的機會
回到漕河鎮高德畈村做一名鄉村醫生
“要做就做到最好,要么就不做”
失去一只手的張威
在行醫中會有很多的不便
打針、配藥、電腦錄入公衛數據
都只能用左手
但張威對自己工作要求并沒有因此而下降
他說:
“在我小時候
我就幻想
將來要像俠客一樣
持長槍、騎駿馬
在江湖中行俠仗義
現在仔細一想
我每天提著藥箱,騎著電動車
在村里為鄉親們診治一些
我力所能及的病
何嘗不是另一種‘行俠仗義’!”
李小錦18年的青春歲月
都奉獻給了
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紅土地鎮松毛棚村的
鄉親們
她是鄉親們眼中可愛倔犟的駝背醫生
也是鄉親們隨叫隨到的“120”
她說:“能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時候出現
是她的職責”
李小錦出生三天時脊椎錯位
隨著年齡增長,她的背也越來越駝
她得知自己家鄉的村子沒有村醫
就回來做了村醫
為了能及時得知村民的需求
她的電話號碼全年24小時向全村村民開放
還自費購買了一輛小型轎車
只要村民生病,無論白天黑夜
她都義不容辭的趕到病人家中救治
因為個子矮小
李小錦只能車座位上
放很厚的墊子才能夠得著方向盤
有一次出診
車子在半路出了問題
她為了不向后倒過去
堅持踩了半小時的剎車
才終于被一位路過的牧羊人出手相救
堅持這件事,需要傳承
數據顯示
截至2021年底
我國基本實現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
經過持續努力
鄉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條件顯著改善
服務能力和可及性明顯提升
2023年2月13日下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完善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激勵機制,對長期服務鄉村的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方面予以適當傾斜。引導城市專業技術人員入鄉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教師“優師計劃”、“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青年人才開發行動。
現在的鄉村
正是年輕醫生最好的舞臺
更多年輕醫生的加入
將給鄉村振興之路增添一抹風采
鄉村醫生用多年的堅持
訴說著樸實與誠懇
成為一團火溫暖百姓的心
成為一束光照亮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