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商店內售賣的
“本地特產烏梅”顏色鮮艷,
花15元買了一份
卻被提醒其實是提子,
得知真相的烏鎮游客唐女士非常生氣,
但商家拒絕道歉并稱
“烏鎮都是這樣賣的?!?/p>
3月21日,
烏鎮旅游公司回應稱,
景區外確有商家會將
提子說成是烏梅售賣,
當地汽車站等地都有標語
提醒游客防范被騙。
有資深導游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烏鎮、蘇州等地一些商家確有此操作,在提子表面涂上菜籽油謊稱是“特產烏梅”售賣。農業部門稱,當地確實沒有烏梅這一特產。
▲游客買到“烏梅”被提醒是提子。受訪者提供
游客買“特產烏梅”被提醒是提子
唐女士介紹稱,3月20日下午,她在浙江省嘉興桐鄉市烏鎮東柵景區外的一條街上,看到有商家擺攤售賣“烏梅”,說是本地特產,她花15元買了一份。等到她拎著“烏梅”逛到另一家店,店主提醒她被騙了,這些其實是提子。得知真相的唐女士找到攤主要求道歉,攤主回應她說:“全烏鎮都這么賣,管這個叫烏梅?!币驗樗粤艘恍┕?,便沒有要求退款。
唐女士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她付款后嘗了一個果子,發現與自己吃過的烏梅不一樣,沒有核。攤主說這是正宗的本地烏梅,與外地不一樣。她吃完后拉了肚子,于是將自己與攤主爭論的視頻發布在網上,想提醒其他游客不要上當。
唐女士拍下的視頻中,攤位上的果子顯得非常鮮艷,顏色烏黑,大小與提子差不多。對唐女士的質疑,該商家沒有回答。
記者注意到,有網友留言稱在安徽黃山、江蘇蘇州等地,也被騙買過類似的水果。網友們稱,商家說是烏梅,其實就是提子。
3月21日下午,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回應極目新聞記者稱,已經關注到唐女士的經歷,正在調查是否景區內的事。另一工作人員介紹稱,這種情況大概率出現在景區外,烏鎮景區外確有商家會將提子說成是烏梅出售,景區無權處理。烏鎮當地的汽車站等地,都有標語提醒游客防范上當受騙,也會提醒烏梅不是本地特產。
當地沒有烏梅這一特產
極目新聞記者從嘉興桐鄉市農業部門了解到,桐鄉當地確實沒有烏梅這一特產。
江浙當地知名導游諸鳴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在蘇州、烏鎮等地都注意到了這類虛假營銷手段。商戶們說是“特產烏梅”,實則是在提子表面涂上一層菜籽油,灑上水,讓果子表面看上去顏色鮮艷,不知情的游客會當真。類似的還有商戶們賣的15元一個的“人參果”,實際是西葫蘆。
諸鳴稱,這些東西一般賣得不算貴。雖沒聽說有游客吃了出現問題,但他在帶團時,還是會告知游客實情。
姑蘇晚報曾于2019年5月報道,在去往蘇州拙政園、獅子林等地的街邊就有商家售賣“時令土特產烏梅”,看上去發亮,有一股淡淡的香甜味,摸到的手指有點粘。蘇州市農委質監工作人員認為,這些基本確定為假貨,冒充“烏梅”“西梅”的有可能是染色的提子。